2005年6月17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七版:前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法官不再干“杂活” 法院首设审管办
  案件数量持续增加,法官不堪重负,是近年来许多法院面临的困境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为了给法官合理“减负”,在全国法院系统首家设立了诉讼事务管理与服务专门机构——“审判管理办公室”,将原来分散于各业务庭室的部分事务性工作,包括收材料、发传票、公告、鉴定、诉讼保全等等,改由新机构集中办理。该办公室自今年1月底开始运行,已接待当事人逾2万人次,办理相关诉讼事务5000余件。
    据海淀区法院副院长张嘉林介绍,该办公室运行4个多月来,既为法官“减负”又方便了群众。此前,收取材料、诉讼保全、先予执行、评估、鉴定、拍卖、审限监督和移送上诉卷宗等日常性诉讼事务均由法官亲自办理,浪费了审判资源。如今,这些工作由新机构来做,执行法官可以集中精力抓执行。新机构对诉讼事务的集中处理和专业化运作,提高了法院的工作效率。
    来这里打官司的群众也十分欢迎这一改革。此前,当事人来法院补交材料,法官在开庭,白跑一趟;再来,法官外出调查,又无功而返。现在,该办公室对外推出了“当事人诉讼服务大厅”,当事人不用见法官,只需把相关材料交给大厅的工作人员,并填写一张诉讼材料转递通知单就行,方便又快捷。
  据《人民日报》